陶瓷軸承在國內研究起步較晚,目前國內研究開發陶瓷軸承和陶瓷球軸承的大學、院所有: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上海材料所、山東工陶院、廣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洛軸所等。國內的陶瓷軸承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和河北,與國外相比,我國陶瓷軸承的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國內能夠形成產業化規模生產陶瓷軸承的企業幾乎沒有。究其根源,當然是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如技術水平、人才、資金等,尤其是市場摸不清,信心不足。當前國內對陶瓷軸承和陶瓷球軸承的研究開發工作,總的說來還有幾個方面存在著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陶瓷軸承和陶瓷球軸承的發展。
國內陶瓷軸承和陶瓷球軸承研究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們目前見諸報道的都是高速、高精度的陶瓷球軸承的研發,且通常多以圍繞氮化硅球為主,主要解決的問題,一個是陶瓷球的制坯研究,另一個是高精度陶瓷球的加工工藝方法研究,在使用上多屬高速機床、數控機床、電主軸等高速場合,長壽命或低噪聲等要求的陶瓷球軸承,自始至終沒能脫離SI3N4 球坯的制造和加工,對新型材料如:SiC、ZrO2、ZTA、Sialon等材料的研究尚屬少量,生產實踐證明,應用ZrO2的廠家占絕大多數,由于顧慮成本原因造成好的材料和工藝無法大規模運用。
其次,陶瓷軸承和陶瓷球軸承的生產是高技術陶瓷與軸承制造技術的產業化結合,如不解決陶瓷與軸承的產業結合問題,實現優質大批量、低成本生產,滿足市場需求就是一句空話。而今,國內能夠生產軸承的企業制造不了陶瓷材料,能夠生產陶瓷材料的企業制造不了軸承,目前一些軸承生產企業對陶瓷軸承和陶瓷球軸承在知識尤其是陶瓷材料科學與工程上研究比較少,人們熟知的是陶瓷軸承和陶瓷球軸承的表面內容,造成了一種是陶瓷材料做成的軸承就是陶瓷軸承,加入陶瓷球就是陶瓷球軸承的局面。
國內的陶瓷軸承和陶瓷球軸承只能在耐腐蝕、絕電、絕磁、低轉速、輕負荷的環境下使用,還有就是國內陶瓷材料的制造存在較大的問題,在工藝和技術還沒有過關的前提下,盲目追求低價造成材料的性能根本無法達預期的效果,使得陶瓷軸承和陶瓷球軸承的發展走入新的歧途,也造成較多的使用單位對陶瓷軸承和陶瓷球軸承失去信心。
再者,作為高技術產品的研發,要經過技術密集型投入和資金密集型投入兩個階段,產業化生產陶瓷軸承,既要攻克許多技術難點,和使用難題又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還要把握市場定位,需要業內有識之士以發展國內陶瓷軸承和陶瓷球軸承的高水準為己任,低價的競爭勢必帶來粗制濫造和市場的進一步惡化,原始資本的積累和持續的再投入必須服務于陶瓷軸承和陶瓷球軸承往更高質量的領域發展,我國陶瓷軸承現階段的發展表現為散亂、各自為政、小規模局部化生產缺乏整體意識和宏觀戰略思想。